20年內,人類就會在大腦植入晶片,所有的知識、技能,都直接從網路上下載就好?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61-20190603

學校退散!從此告別 Monday Blue!來跟鐵士代諾一起吃布丁吧!

20年內,人類就會在大腦植入晶片,所有的知識、技能,都直接從網路上下載就好?

這是今年三月時,英國的「每日星報」專訪Fountech.ai的CEO Nikilas Kairinos,Kairinos的說法,「萬事問Google大神」,已經成了多數現代人的習慣或是「信仰」,不會做這件事的人有時還會遭到鄙視,被視為數位時代的史前人類。

不過以後可能連「去Google」都不用了,因為你的大腦可以被電腦晶片取代,就像「銃夢」裡的瘋狂科學家鐵士代諾教授(以及所有的沙雷姆人)一樣。只要你心念一動,大腦裡的晶片就會自動幫你「去Google」了。

當然啦,「每日星報」是我們一般在討論「科學假新聞」時,經常被列入「可疑來源」的八卦媒體,所以報導可能也有聳動之嫌。不過如果我們知道,Tesla的新創狂人Elon Musk(快要算是我們這版的常客了)已經成立了一家「Neuralink」的公司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發,可能大家會認真一點。他的一些說法,經常被視為不切實際的狂言,可是真的做出來的東西也不少。

姑且不論各種鐵定是評價兩極的技術以及衍生的各種倫理問題,物理上來說,這個目標真的能在20年內實現嗎?首先有個巨大的困難要克服:能源與尺度。目前估計,以現在的電腦架構來說,要建造一部能模擬整個大腦活動的電腦,需要消耗500MW的功率,大概是核四廠容量的1/5(一部機組的裝置容量是1350MW,共兩部),而在計算同時,這些能量也會變成廢熱,更不用說這部電腦的尺寸要多大了。

要解決熱的問題,可以用「光子腦」,不過如果把尺度問題也算進去,可能就還是得要靠量子電腦了,不過在室溫超導體出現之前,可能大腦裡除了晶片外,還需要騰出個空間放一套冷卻系統。

在20年內想要把人腦電腦化,可能還有很多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能在大腦內放的,都還是很簡單的東西,例如我們之前報導過的:

https://www.facebook.com/THUPhys1955/posts/2294230823930836

技術上的問題姑且不論,這件事早晚會發生,或許不是取代整個大腦,而是部分取代、擴充功能或外接介面,總之,一邊跟鐵士代諾教授一起吃個布丁,「你的大腦即將不是你的大腦」,你準備好了嗎?你能接受嗎?

每日星報報導:https://www.dailystar.co.uk/…/tech-news-ai-robot-brain-impl…

以奈米光子學建造神經網路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19-0151-0

歐洲Human Brain Project,模擬大腦活動的論文:https://www.cell.com/fulltext/S0092-8674(15)01191-5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量子資訊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61

圖一:木城幸人的漫畫作品「銃夢」改編為好萊塢電影「艾莉塔」。(來源:木城幸人、集英社、20世紀福斯、加點吉拿棒)
圖二:瘋狂科學家鐵士代諾,大腦已經被晶片取代。電影中可能是扮演幕後大魔王的「諾瓦」。以日文原文名來說,應該翻成「鐵士代‧諾瓦」。(來源:木城幸人、集英社、20世紀福斯)
圖三:鐵士代諾教授超愛吃布丁!(來源:義美食品)
圖四:Elon Musk在2016年建立了Neuralink這家公司,打算用電腦幫人腦升級。(來源:Neuralink)

學校退散!從此告別 Monday Blue!來跟鐵士代諾一起吃布丁吧!20年內,人類就會在大腦植入晶片,所有的知識、技能,都直接從網路上下載就好?這是今年三月時,英國的「每日星報」專訪Fountech.ai的CEO Nikilas...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分類: 光與物理, 原子和量子物理學, 大腦與神經科學, 新聞時事, 話都給我講就好, 資料訊息和機械科學,標籤: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