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的大地震,是否讓大家從睡夢中被搖醒,嚇出一身冷汗呢?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106-20190809

昨天清晨的 #大地震,是否讓大家從睡夢中被搖醒,嚇出一身冷汗呢?所幸沒有傳出重大災情,不過台灣位於地震頻繁的板塊交界處,時時刻刻都受到地震的威脅。在這種環境下,如何讓人口與建築密集的地區,在地震來襲時災害降到最少,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令人驚訝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字是「#羅馬競技場」與「#隱形斗蓬」,這兩個乍聽之下毫無關連的東西。

羅馬競技場矗立了兩千多年,是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但是對科學家而言,有個一直令人感到好奇的問題:義大利位於火山、地震活動很頻繁的地區,為什麼這個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巨大建築,可以歷經多次大地震的考驗而存留下來?而且旁邊的其他建築差不多都倒光了。

鏡頭轉到另一個現場:2006年,物理學家第一次製造出「#超穎材料」(metamaterial),利用比電磁波波長小很多的微小結構,以特殊設計的形式週期性排列,可以製造出對於微波而言「折射率為負」的人工材料。經過數值與模擬實驗顯示,微波(波長比可見光長很多的電磁波)可以通過這種材料幾乎不被散射:也就是對於在物體後方的的觀察者而言,「有擺物體」跟「每沒擺物體」量測到的電磁場幾乎是一樣的,用白話文來說,就是這個物體對於微波而言是「透明」的!

其背後的原理是,當光進入材料後,會與每個小單元發生交互作用,驅動每個小單元也發出電磁波,透過每個小單元的結構設計以及排列形式,讓這些電磁波在重疊、干涉之後,剛好讓物體後面的電磁波波形跟物體前面的電磁波波形一樣,就大功告成了。

所以只要把構成元件的進一步縮小,是極有可能製造出針對可見光隱形的材料的,事實上,已經不少團對發表了相關論文,「攻殼機動隊」中的「光學迷彩」上市的時間可能不遠了。

這些又跟羅馬競技場與地震有什麼關係呢?雖然波的來源與特性不同,物理學中的波動理論適用於電磁波,當然也適用於地震波,法國Aix-Marseille 大學的Stéphane Brûlé研究團隊指出,羅馬競技場由大量的建築元件構成了特殊的週期性結構,剛好對於地震波而言是「透明」的metamaterial,所以地震波幾乎可以「如入無人之境」的穿過它,原封不動的把能量帶走而不傳給競技場,既然沒有能量轉移,當然更加不會摧毀它了!

原理跟電磁波的超穎材料一模一樣,地震波會驅動競技場中的每個小單元震動,它們集體發出的震波會把所有的能量「還」給地震波,讓地震波無事通過!

目前許多地震學家也物理學家,也在研究這個課題,以每一棟建築當作一個元件,設計這些建築的排列型態,將整個城市變成一個「超穎城市」,對地震波隱形!

這就是物理學的厲害之處,同一套物理理論用在電磁波上,也可以用在地震上,所以理解各種自然現象的基本原理的物理學,還是最重要的啦!

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5月29日):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roman-amphitheaters-act…/
arXiv上的論文:https://arxiv.org/abs/1904.05323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超穎材料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106

圖一:2019年八八節的地震
圖二:攻殼機動隊中的光學迷彩(來源:士郎正宗、押井守/Production IG)
圖三:哈利波特中的隱形斗蓬(來源:JK 羅琳/Heyday Films)
圖四:羅馬競技場(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圖五:超穎材料原理。左:電磁波(條紋)通過一般圓柱狀物體(圓圈),波形明顯被散射破壞。右:電磁波通過超穎物質,波形幾乎不變(來源:arXiv)
圖六:羅馬競技場對應之擬似超穎材料結構(來源:arXiv)

昨天清晨的...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分類: 地球和行星科學, 材料科學, 話都給我講就好,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