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123-20190913
發現 #充滿水的行星!而且還會 #下雨!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
先來點播一首:「#傾注愛於水之星」… https://youtu.be/XSycojV_L1A
9月11日的Nature報導,藉由 #哈伯望遠鏡 與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的資料分析,天文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10光年遠的 #獅子座,有一顆K2-18b行星,含有豐富的水分,而且還會「下雨」,意思就是在這顆行星上,有「水—水蒸氣」的循環現象。而且這顆行星與它的恆星的距離,是在「可能居住範圍」(habitable zone)之內。
這顆行星的「太陽」是一個已經開始冷卻的紅矮星,公轉週期是33天,直徑是地球的2.71倍,質量是地球的8.63倍,接收到的「太陽能」功率是 1441 W/平方公尺,熱平衡溫度是265K(或是攝氏零下8度),作為對照,地球接受到的太陽能功率為 1370 W/平方公尺,熱平衡溫度是257K,兩者十分接近,這代表兩者「氣候」可能也會有相似之處。
有兩篇論文同時發表了關於這顆行星的研究結果,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物理系與行星研究所的Björn Benneke團隊的論文在公開的資料庫arXiv上,倫敦大學學院物理與天文系的Angelos Tsiaras團隊快了一步,已經發表在9月11日的Nature Astronomy上。
這麼遠的距離,要怎麼看出上面有水、而且會下雨呢?當然就是物理學厲害的地方了,答案是利用 #光譜分析。當K2-18b跑到它的恆星前面(也就是恆星與地球中間)時,恆星的光會先穿過它的大氣,然後才被我們的天文望遠鏡接收,在這個過程中,光會被大氣的成分吸收、散射,所以把我們收到的光,分成不同頻率(顏色)的光,比較「有通過大氣」跟「沒有通過大氣」的恆星光的差異,就可以分析出大氣中的成分。研究團隊的結論是:大氣中有豐富的水分!而且還由資料中看到水蒸氣凝結為液態水(就是下雨啦)的跡象!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觀測到「水—水蒸氣」循環,在110光年外!物理真是太厲害了!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能要第一次 #發現外星生物?或是我們找到了第一個 #可以殖民的行星 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Nature報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721-2
加拿大團隊arXiv論文:https://arxiv.org/abs/1909.04642
英國團隊Nature Astronomy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19-0878-9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光譜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123
圖一:傾注愛於水之星!(來源:機動戰士Z Gundam,富野由悠季/SUNRISE)
圖二:藝術家筆下的K2-18b(藍色大顆的那個)以及它的「太陽」,一顆紅矮星(來源:ESA/Hubble, M. Kornmesser)
圖三:哈伯望遠鏡(來源:NASA)
圖四:史匹哲望遠鏡(來源:NASA)
發現 #充滿水的行星!而且還會 #下雨!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先來點播一首:「#傾注愛於水之星」… https://youtu.be/XSycojV_L1A9月11日的Nature報導,藉由 #哈伯望遠鏡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