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S國際太空站種菜!而且證實「重力不見,品質不變」!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159-20200311

在ISS國際太空站種菜!而且證實「重力不見,品質不變」!

由於人口爆炸以及工商業的興盛所引起的環境問題,比如說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都是人類迫切的危機。解決的方式之一是採用對環境更友善的文明方式,比如說節能減碳,環境永續的循環經濟等等。不過以人類的數量以及追求舒適的習性來講,要靠這種方式恐怕是不太容易,另外一個解法是大舉移民到地球之外,降低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壓力,這當然也很難,有如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想要向外移民,就必須餵飽這些太空住民。目前的太空人,都是以「自帶便當」的方式,從地球帶「太空調理包」去,但是如果要移民的話,就必須要自己自足。因此「食物」這個在各科幻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因為這是宇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絕地救援」中的馬鈴薯,還有像前幾天打上太空的「鋼彈」世界裡面的「島三型」太空殖民地外面的那一圈農耕區。

3月6日在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中,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的「蔬菜計畫」主持人Gioia D. Massa發表了針對近幾年來在ISS上面種菜的結果,分析了太空蔬菜的微生物以及營養素,以蘿蔓萵苣為主,原因是「幾乎沒有太空人不吃這個」(研究時挑食的習慣也要考慮進去!)。結果發現太空蔬菜上面的微生物生態如預期中的跟地球上的菜不同,但是營養成分是幾乎相同的,例如酚類、花青素含量,以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並且沒有發現會讓人類致病的病原體。這對太空人是一大福音,至少可以夾進從地球帶上來的「冷凍乾燥起司漢堡」裡面,就會好吃得多。

許多在地球上理所當然的事在太空中都得重新確認,例如生物的生長發育,重力可能是有作用的:在從一個細胞變成胚胎再變成成體的過程中,重力極可能扮演角色:因為每個細胞擁有完全一樣的DNA,但是要變成(分化)哪一種細胞,可能受到細胞內環境,也就是各種物質濃度的影響,比如說在第一顆細胞分裂時,因為重力的關係造成細胞下方較重分子的含量會多一點,分裂後就造成了兩顆細胞內部的物質組成不同,開啟了第一條叉路,之後有如蝴蝶效應一樣,繼續分裂的細胞持續分化,變成完全不同功能的細胞…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都只是非常微妙的因素造成的,重力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移民太空之前,還有做不完的實驗,繼續加油吧!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太空生物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159

圖一:被丟包在火星的麥特戴蒙,以種馬鈴薯為生(來源:Ridley Scott/Scott Free Productions)
圖二:鋼彈世界中的太空殖民地,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Gerard K. O’Neill提出來的概念,中間的圓筒是居住區,外面那圈環是農耕區(來源:維基百科)
圖三:正在享用ISS採收的蘿蔓萵苣的太空人(來源:JSC/NASA)

在ISS國際太空站種菜!而且證實「重力不見,品質不變」!由於人口爆炸以及工商業的興盛所引起的環境問題,比如說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都是人類迫切的危機。解決的方式之一是採用對環境更友善的文明方式,比如說節能減碳,環境永續的循環經濟等等。...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分類: 太空及宇宙天文, 征服宇宙的預習課, 話都給我講就好。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