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藝術品修護,必定得學好物理!怎麼會跟物理無關,超有關的好不好!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176-20200519
(這是一篇遲到了一天的文章,金拍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不過今年因為 #Covid19(a.k.a. #武漢肺炎)疫情,許多博物館都推出了線上展覽。前幾天在世界上屬於重量級的荷蘭,啊不,是尼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發佈了一個驚人的影像:該館鎮館之寶,#林布蘭 於1642年創作的「#夜巡」(Night Watch)電腦影像,點距20微米,或是0.002公分,高達448億畫素的超高解析度影像,搭配類似「Google Map」的縮放模式,可以任意的局部放大縮小,給世人帶來全新的視覺經驗。

去年為了紀念林布蘭逝世350週年而啟動了最新一波的「夜巡」修復行動,將這幅歷史名畫移到一個「玻璃屋」中進行修復,並且將修復過程全程轉播給全世界觀看,因為「這不是國立博物館的林布蘭,也不是尼德蘭的林布蘭,而是世界的林布蘭!」在第一階段修復完成後,將整幅畫分成24×22個區域,拍攝了528張照片,然後利用 #類神經網路#人工智慧 技術,拼回完整的畫面,成為史上最精細的畫作影像。
什麼?這些都跟物理無關?首先,林布蘭號稱「光影的魔術師」,有科學專門以光學研究林布蘭的畫作;此外,所謂的「藝術品修復」,最主要依靠的就是物理學!不管想要做什麼,第一步一定是先做一次X光斷層掃描看一下作品的狀態,以及利用X光繞射成分分析,才能決定後續的修復方針,所以想做藝術品修護,必定得學好物理!怎麼會跟物理無關,超有關的好不好!
圖一:想更瞭解藝術史、藝術市場與藝術品修復,大推「真相之眼」(來源:細野不二彥/小學館)
圖二:「夜巡」全圖(來源:尼德蘭國立博物館)
圖三:「主角」眼睛的放大圖,依然清晰無比(來源:尼德蘭國立博物館)
圖四:第二次大戰時,夜巡被捲起來藏在一個洞穴中,這時因為畫布與顏料的厚度,會讓正面跟背面拉伸的程度不一產生應力,對畫作造成物理性的損壞,不過總比被戰火毀壞來得好(來源:尼德蘭國家檔案館)

(這是一篇遲到了一天的文章,金拍謝!)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不過今年因為 #Covid19(a.k.a....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分類: 科技與生活, 話都給我講就好。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