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的大事!也是物理界的大事!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25-20190422

人體的免疫系統,只要一發現病原體,白血球就可以火速趕到!這是人體健康的大事!也是物理界的大事!

大家還記得「工作細胞」嗎?當然,就是大家一受傷就想舔傷口(的血小板)那個嘛!(拖走~~~)每次路痴的紅血球在血管裡面迷路,就一定會遇到細菌、病毒、甚至癌細胞的攻擊,這時候勞碌命的嗜中性白血球總是會及時趕到,因為他具有「遊走」的特技,可以不被限制血管在血管內運動,所以比紅血球更自由!

可是等等!血管是血液的「專用道」,而且有血壓來驅動血液,但是血管外面的身體組織,可是密密麻麻的細胞以及細胞間質,擠得要命!照理所白血球在血管外的移動,反而應該困難重重才對。所以白血球的遊走特技,一定有背後更深的原理。

奧地利科技學院(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ustria)的Michael Sixt教授,為了看懂「工作細胞」這部漫畫(喂喂喂,這句是開玩笑的啦),做了一系列的「免疫細胞遊走」的研究,發表於4月3日的Nature雜誌,題目為「Nuclear positioning facilitates amoeboid migration along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細胞核定位有助於沿著最小阻力路徑的變形蟲式移動)。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的「迷宮」讓免疫細胞在裡面跑,這些迷宮有個「終點」,會釋放出特定吸引免疫細胞的化學物質,免疫細胞會根據這種物質的濃度變化(數學術語叫做「梯度」),有許多分叉點,各個叉路有寬有窄,路途有遠有近。結果發現,男主角嗜中性白血球以及男配角「樹狀細胞」在組織間的狹窄空間遊走時,是作類似變形蟲模式的移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用細胞內最大的胞器「細胞核」來打頭陣,作為一種力學的探測裝置,當細胞走到分叉點時,細胞會變形往各個叉路去,同時在前端的細胞核也會變形往每條路「塞塞看」,找到最順(通常是最寬的一條)的一條路時,伸往其他叉路的部分會縮回來,然後整個細胞塞進這條路,繼續前進。

研究團隊拍下了嗜中性白血球以及樹狀細胞的走迷宮影片,可以看到這些細胞可以做出非常誇張的變形:

(可以順便練一下「英國腔」英文)

這種運動方式其實是「頭過身就過」的概念,因為如果不是細胞核先行,由別的部位先過去的話,就有兩種可能:細胞核過不去,或是硬塞過去,結果把細胞核擠爆了。

透過這種模式,白血球、樹狀細胞可以找出「最快的路徑」,而不一定是「最短的路徑」。

這種機制,可能也能回答「工作細胞」裡的大反派「癌細胞」在身體裡面轉移的機制,如果我們對此有更多的瞭解,可能可以找出對抗癌細胞轉移的方法。

你看,這個研究把「工作細胞」從「主角」、「配角」、「反派」研究了一輪,Michael Sixt 一定是「工作細胞」FAN吧!(這句當然還是開玩笑的啦!)

什麼?這跟物理無關了吧?細胞在探測路徑時,哪條路好走或不好走,當然是由它受到擠壓的應力決定,跟物理超有關的好不好!

Nature 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87-5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什麼沒有血小板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應用力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弐拾伍

圖一:「工作細胞」中的血小板,其實跟本研究無關,純粹騙點閱用
圖二:「工作細胞」中的男主角嗜中性白血球,也是本研究的主角
圖三:「工作細胞」中的配角樹狀細胞,也是本研究的配角
圖四:「工作細胞」中的反派癌細胞,也是本研究未來將解決的反派
圖五:本研究中,嗜中性白血球遇到叉路時的「試探」與「決定」,黃色輪廓線是細胞的邊界,淺藍色部位為細胞核

人體的免疫系統,只要一發現病原體,白血球就可以火速趕到!這是人體健康的大事!也是物理界的大事!大家還記得「工作細胞」嗎?當然,就是大家一受傷就想舔傷口(的血小板)那個嘛!(拖走~~~)每次路痴的紅血球在血管裡面迷路,就一定會遇到細菌、病...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分類: 動漫和電影之中的物理學, 生物與科學, 話都給我講就好, 醫學與物理,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