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39-20190507
Facebook引科學家入室,大規模分析資料以揪出假新聞傳播模式!這可是物理學的大事!
社交媒體平台正以難以想像的方式在影響民主政治、選舉結果,乃至於整個社會。探討訊息(特別是假消息)如何在使用者之間傳播,成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根據「Nature」5月3日的報導,臉書將為社會科學家提供史無前例的資料存取,以探討社交網路上的一些問題,包括錯誤訊息如何、由誰傳播。這個計畫將由超過60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分成12個小組來進行,將聚焦在假新聞對這幾年德國、智利、義大利以及美國選舉結果的影響。研究團隊可以從臉書資料庫中取得使用者的資料以及在臉書上的行為,當然,應該是去識別化的,因為這家公司才剛被控訴個資外洩與侵犯隱私。
主導這個研究的是位於紐約的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非營利組織)以及Social Science One(哈佛大學與產業組成的合作機構)。臉書對於研究團隊的選擇,以及研究結果的發表與否,沒有發言權,一切由研究團對決定。
(不知臉書是否因為最近負面新聞不少,因此支持此項研究來洗白有點黑掉的社會形象?)
過去社會科學家也嘗試進行這類的研究,但因無法取得足夠的資料,所以也無法做出有力的結論。有些科學家則是靠收集社群網站上面可公開取得的資料進行研究。例如MIT曾經對Twitter上面的資料進行過研究,並發表於「Science」,這個研究利用六個指標來判定126,000條在Twitter上傳播,發生於2006-2017的新聞正確性,研究這些新聞在300萬名使用者之間的傳播,發現真新聞很難傳到超過1000個使用者,而假新聞甚至可以傳到10萬人。
研究者進一步分析真假新聞裡面的用字,發現假新聞裡與「恐懼」、「厭惡」、「驚愕」的單字較多,而真新聞的用字傾向「悲傷」、「歡愉」與「信任」。看樣子,人類,至少是在網路上活動時,比較容易被「負能量」吸引,並被帶有這些情緒的文字驅動來按讚與推文。或許這是「靠北○○」、「爆○公社」這類社群大行其道的原因?
研究者大多對於這項研究樂觀其成,但是也提醒這種現象的地理特異性(不同國家的不同特性)會很重要,所以應該針對各國的狀況分開探討,否則可能錯誤解讀研究結果,因而制訂了錯誤的假新聞應對政策。
謠言與假新聞向來是可以四兩撥千斤,操作得當可以靠少數的人,輕易顛覆看似牢不可破的國家機器與社會結構。代表性的人物當然就是「亞爾斯蘭戰記」中的頭號軍師(陰謀家)那爾撒斯了!這部小說在田中芳樹富樫多年之後,終於在2017年完結了,連載時間長達31年!本來以為要靠我孫子燒給我了!不過寫這個真正的目的是要偷推幫它畫封面集插畫的天野喜孝大師啦!
(不過如果問那爾撒斯假新聞的問題,他大概會說:簡單!就用更惡毒的假新聞、更厲害的傳播手段打回去啊!)
什麼?這些都跟物理無關?在複雜網路的研究中,物理學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社會學與自然界中都很常見到的「無尺度網路」(scale-free network),就是物理學家Albert-László Barabási與Réka Albert發現其特性,並且找出其數學模型,為此,建立「小世界網路」理論的Duncan Watts還(有點酸酸der)說:
「物理學家似乎是最適合侵入別人研究領域的族群,不僅因為他們相當聰明,並且一般而言,他們對於自己選擇研究的問題比較沒有焦慮模糊之感。物理學家經常自詡為學術叢林中的主宰…一旦物理學家踏入本來不干其事的領域,經常都預告了一段值得興奮的重大發現。」
所以怎麼會跟物理無關,超有關的好不好!
Nature新聞: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47-5
MIT研究論文: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46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SocialNetwork
#FakeNews
#天野喜孝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社會物理學Sociophysics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参拾九
圖一:「史上最奸巧」的軍師那爾撒斯
圖二:靠著假新聞復國成功的亞爾斯蘭王子
圖三: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的「如何鑑別假新聞」檢查表,對抗假新聞,大家一起來!
圖四:臉書於2012年公開的社群網路結構
Facebook引科學家入室,大規模分析資料以揪出假新聞傳播模式!這可是物理學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