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45-20190517
連載再開!真正的人工生命體出現!這可是物理學的大事!
在科幻作品中,由 #人工合成的生物 、甚至人類不時可見,而製造出這類生物的科學家,也常常因為侵入「#上帝的領域」,被打成「#瘋狂科學家」這種反派角色(不過其實瘋狂科學家是滿有魅力的一種人啦…還是只有我這麼認為?),例如 #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 中的 Arik Soong。
在5月15日的「Nature」中,#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實驗室 的科學家Jason W. Chin帶領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個「整個基因組被從頭改到尾,還能活著的大腸桿菌」的研究(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基因組重新編碼的 #全合成大腸桿菌),我們見證了一代瘋狂科學家(對不起啦Chin教授)的誕生!
研究人員以常見於土壤以及人類腸道中的大腸桿菌為起點,進行大規模的「#DNA搜尋取代」(DNA也可以用WORD的概念來編輯!),修改了整個基因組。但其實這不是第一個「全合成生命體」,2010年時,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就發表了第一個合成生命體Mycoplasma mycoides,基因組DNA長度約為一百萬個鹼基對。
既然不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人工生命體,那這次這個研究的重要性是什麼呢?這次的基因組長度是四百萬個鹼基對,所以技術難度提高不少,不過只是這樣的話,是不會受到這麼高度的注目。這次除了基因組變大外,重點是:基因組中的資訊,是「可壓縮」的。
DNA由A, C, G, T四個字母編碼而成(難怪大家都愛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s,遊戲Game,玩具Toy,原來生命的本質就是這四個東西哈哈),每三個DNA碼會對應到一種胺基酸,真正執行生命體功能的是由這些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
好啦來算一下數學,有四個字母,每三個字母一組(稱為「密碼子」codon)編碼一種胺基酸,4×4×4,可以編出64種碼(不會算的話可以把全部的排列組合寫出來:AAA, AAC, AAG, AAT, ACA, ACC…),問題是,自然界的蛋白質,都只用了20種胺基酸來組,所以有許多編碼是重複的:64組編碼中,有61組編碼對應這20種胺基酸,例如TCT, TCC, TCA, TCG, AGT, AGC這六組碼都製造「絲胺酸」;另外有三組碼TAA, TAG, TGA是「停止碼」,告訴基因組,這個蛋白質做到這裡要停了。這種現象好像有點多餘,既然有64個碼,如果拿來編碼其他數百種的胺基酸,不是可以製造更多樣化的蛋白質、更多的生化功能嗎?說不定還能因此得到更多的(超)能力呢!
於是在這次的基因重新編碼中,研究團隊特地縮減了密碼子的數量,從64個降到61個,有三個密碼子完全不在整個基因組中出現,結果這個大腸桿菌還是可以存活,證明了DNA中的密碼子有些的確可以不必用到,可能可以釋放出來作為他用。
當然跟所有的尖端生物研究一樣,這背後除了可能有巨大的應用與商機之外,也可能有無數的倫理問題以及潛在風險,比如說,製造戰爭用人造人!完美戰士Perfect Soldier!問題太多,在此就不一一討論了。
什麼?與物理無關?!如果沒有當年用X光晶體繞射解出雙螺旋節互補鏈結構,後面所有的基因工程都不會出現,哪有這麼多戲可唱,所以跟物理超有關的好不好!
紐約時報報導:https://www.nytimes.com/…/sc…/synthetic-genome-bacteria.html
Nature 論文: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29/5987/52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人工合成生命體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X光晶體繞射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45
圖一:#裝甲騎兵Votoms 女主角菲雅娜,為一Perfect Soldier,疑似人工生命體(來源:Sunrise)
圖二:Star Trek中的瘋狂遺傳學家Arik Soong(來源:https://memory-alpha.fandom.com/)
圖三:本文主角大腸桿菌示意圖,非當事大腸桿菌(來源:紐約時報)
圖四:第一個人工合成生命體Mycoplasma mycoides的電子顯微鏡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連載再開!真正的人工生命體出現!這可是物理學的大事! 在科幻作品中,由 #人工合成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