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58-20190530
利用 #遺傳學 概念,可以幫忙設計更好的 #超導體?!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
再度是跟超導有關的研究,最近超導界還挺熱鬧的嘛!超導體的應用有兩大挑戰,第一個大家都知道是溫度得降到夠低,才能讓物體進入超導態,第二個就是必須能 #承受巨大的電流。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現代化學、生物學研究以及醫學影像的超級兵器:#核磁共振儀NMR(醫學上叫做「#磁振造影MRI」,因為有「核」這個字大家不喜歡~~),要運作需要很大的磁場,可以達到地球磁場的十萬倍等級,#永久磁鐵沒辦法提供這麼大的磁場,所以需要靠電磁鐵,電磁鐵的磁場與電流成正比,所以要大磁場就得超大的電流,可是電流會讓電路發熱,發熱功率為「電流平方×電阻」。這麼大的電流,電磁場的線圈一下子就燒掉了,就算大費周章的冷卻好了,吃掉的電也是超驚人的,超沒效率!這時候,超導體就登場了!因為超導體電阻為零,所以完全不發熱,雖然得要花一番功夫降溫到超導轉變溫度以下並且保持(呼喚 #冰之至高王!#絕對零凍破!),就可以穩定的提供強大的磁場了!所以現在的MRI機器,幾乎都是使用 #超導磁鐵。
不過以大電流供應大磁場,又會衍生別的問題:#磁場太強是會殺死超導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時候就要靠「#第二類超導體」了。這類超導體在外加磁場太大 #麥斯納效應(完全抗磁)擋不住時,不會讓磁場穿過整個超導體殺死整個超導態,而是把磁力線打包成一束一束像麵線般的 #vortex(#渦流)穿過超導體,但是中間還是有很多部分是沒有磁場穿過,而且連成一片的超導態,所以整塊材料的電阻依然是零,因為電子會自己找電子最小的路徑去跑。如此一來,超導體就可以承受強大的磁場(擋不住就開一些路讓它過),而且能夠維持零電阻的狀態。
這些渦流或是磁通量是量子化的,稱為渦流的 #fluxon #磁通子,語感上好像在講「#杯緣子」之類的,感覺可以角色化… #螺旋雙馬尾 的「#學姐」最適合了!
故事還沒結束,加了電流之後,這些磁場渦流可以在超導體上移動,但是因為渦流內部已經不超導了,所以這種運動會導致發熱消耗能量,對超導態不利,如果超導體結構上有一些雜質或缺陷的話,會釘住這些渦流不讓它們跑,所以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適當的」雜質或晶體缺陷分布,可能會讓超導體能承受更大的磁場與電流,也就是更好用。
那就快加雜質啊!還等什麼!BUT!(就是這個BUT)一般來說,雜質或缺陷的存在,很容易破壞各種物性,所以所謂的「適當的」雜質或晶體缺陷分布,這個條件其實非常難抓!
以前都是用「#鍊金術」的方法:Try and Error!慢慢試條件與製程,最近 #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團隊,引入遺傳學的概念,開發了新的超導體設計方式。其實概念也不難,將每一種缺陷的型態視為「基因」,整個材料所有的缺陷組合就成了「基因體」,然後讓這些「缺陷基因」隨機突變、複製,模擬演化的過程,而演化的目標就是要讓材料能夠承載更大的電流。結果顯示,從隨機分布的缺陷開始,經過演化之後逐漸變成片狀的排列,同時材料所能承受的臨界電流密度也逐步攀升。
此研究刊登於5月21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Phys.org 報導:https://phys.org/…/2019-05-power-ai-high-performance-evolut…
PNAS論文: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21/10291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超導物理列為全人類必修(這科重修好幾次了)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58
圖一:「BASTARD!!#暗黑破壞神」中的「冰之至高王」卡魯‧斯發動「絕對零凍破」時,周圍的物質會發生超導現象。(來源:#萩原一至、集英社)
圖二:「磁通子」或是「渦流子」的最佳代言人,廢怯…#魔法少女巴麻美(來源:#新房昭之、Madoka Partners、每日放送)
圖三:第二類超導體磁場大於「第一臨界磁場」時,磁力線會以渦流的方式穿透超導體,但是不破壞超導性。(來源:維基百科)
圖四:模擬結果,A:缺陷演化的過程,B:最佳臨界電流時的缺陷分布狀況,藍色的點表示有渦流穿過,可以看到被缺陷釘住的渦流也形成了接近週期性的結構,C:演化樹,數字代表「第幾代」,端點代表「死掉的結構」,可以看到數字越大時顏色由藍轉紅,代表臨界電流密度逐漸變大(來源:PNAS)
利用 #遺傳學 概念,可以幫忙設計更好的 #超導體?!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再度是跟超導有關的研究,最近超導界還挺熱鬧的嘛!超導體的應用有兩大挑戰,第一個大家都知道是溫度得降到夠低,才能讓物體進入超導態,第二個就是必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