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68-20190614
#合體 是 #王道!全身性 #正子斷層掃描 問世!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唯一一種非 #侵入性,可以將全身代謝活動轉換成三維影像的造影技術,特別是使用在 #癌症 腫瘤的形成與擴散的檢驗方面,非常有用。
要做這種檢查,必須注射含有放射性的顯影劑,如含氟-18同位素的氟化脫氧葡萄糖。這些葡萄糖被吸收代謝的過程中,氟-18會發生衰變,產生一個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撞到一個普通電子後會湮滅變成兩個gamma射線的光子(浩克:gamma射線?找我就對了!),利用偵測到的光子方位,就可以「逆探知」衰變發生的位置,代謝旺盛的地方,需要吸收較多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也就會是發射較多 #gamma射線 光子的地方,於是我們就可以得到全身的「代謝地圖」。
你的身體裡發生無數的像「#天使與魔鬼」裡面的 #反物質炸彈 爆炸!感覺超酷的!(還是只有我這麼覺得…)
癌細胞因為會快速增殖分裂,當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葡萄糖),於是就會是特別強的訊號源。如果癌細胞已經發生擴散,但是還沒形成夠大的新的實體腫瘤時,#電腦斷層掃描 因其解析度的限制是看不到的,只有用監控生化代謝反應的PET可以看到。
不過由於要將放射性物質注入人體,大家還是覺得有點毛,而PET的檢驗模組是一個寬度只有25公分的環,所以要掃完全身,就得讓人體像火車過山洞一樣,穿過這個環依序掃描各個切面,整個過程需要20分鐘左右,因此要做完整的掃描,就必須注射足夠讓人體代謝20分鐘的放射性顯影劑,當然總劑量是在安全範圍內啦,不然主管機關不會核准這種檢查的,不過大家還是覺得有點毛,放射性嘛,當然越少越好。
6月12日的 Nature 報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 C. Davis)的生醫工程師Ramsey Badawi將八個PET掃描環合體,變成一個兩公尺長的圓筒,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整個人塞進去,一次把全身影像照完,只需要花20秒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全身掃描,這意味著顯影劑劑量可以大幅減少,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對那種沒辦法維持20分鐘不動的小朋友或是動物,也可以避免因為亂動造成的影像誤差。
聽起來超簡單的概念,為什麼PET問世數十年以來,都沒有這麼做?當然是因為沒有看像「#蓋特機器人」這種變形合體巨大機器人的關係啦!(大誤)其實可以想像,在影像重建這部分,難度會大幅提高,因為gamma光子的方向會向四面八方射出,八個環所偵測的光子可能來自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這會使影像重建的難度大幅提高。
總之這是醫學影像的一大進步!美國FDA已經批准了這個新儀器,預定在下個月就會有全世界第一個病人使用這部儀器。
什麼?跟物理無關?拜託!「正子放射」、「Gamma射線偵測」,怎麼可能跟物理無關,超有關的好不好!
Nature報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833-z…
(喜歡我們的文章的話,請各位讀者多多分享、對話、對文章與專頁按讚!本專頁的「現金價值」就靠各位了!)←以後每篇都會有這句「溫馨提醒」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醫學影像物理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68
圖一:Getter Robo,Switch-----On! 如果要達到蓋特機器人的境界,這部儀器的影像模組應該可以分離後,依不同的合體模式組成CT、MRI、PET三種模式,期待!(來源:永井豪、石川賢/Dynamic Pro)
圖二:浩克變身前,就是個研究Gamma射線的物理學家(來源:https://pngimg.com/download/63430,Creative Commons 4.0 BY-NC)
圖三:目前的PET機器外觀(來源:維基百科)
圖四:PET環狀模組(來源:維基百科)
圖五:合體後的全身型PET(來源:UC Davis)
#合體 是 #王道!全身性 #正子斷層掃描 問世!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唯一一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