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的情勢急速升高,引起世界關注!

#話都給我講就好系列-108-20190814

近期 #香港 的情勢急速升高,引起世界關注。而香港作為「#給台灣看的一國兩制看板」,看在台灣民眾眼中,當然更有一種唇亡齒寒之感。

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

發起大規模的 #群眾運動,必定有其訴求,向統治者施壓:權利的爭取、政策的推行、政策的廢止,甚至政府的更迭。但以權力者的立場,當然是會用盡一切手段來讓抗議平息以遂行統治。所以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大規模群眾運動的強度到底要高到什麼程度,才能達成運動的目標?

過去曾有研究認為,要扳倒現任的統治者,投入反對運動的人數必須達到總人口數的25%才有可能發生,但由於「#搭便車效應」(不直接加入抗爭行動,因此不必承受遭到鎮壓或秋後算帳的風險,但若抗爭成功,可以享受其成果),往往很難號召到 5% 的群眾。這是所有社會運動者的難題,也因為如此,甫落幕的 #長榮罷工 運動的過程中,「搭便車條款」也是勞資雙方攻防的焦點之一。

哈佛大學甘迺迪公共行政學院的Erica Chenoweth 與倫敦布魯內大學政治與歷史系 Margherita Belgioioso有不同的看法,抗爭人數並不是唯一的指標。他們在8月5日的Nature系列的子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r」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是「The physics of dissent and the effects of movement momentum」(異議的物理學與運動動量的效果),引用了物理學中 #牛頓動力學 的概念來理解社會運動的力量。

研究團隊分析了The Social Conflict Analysis Database (SCAD,社會衝突分析資料庫) 以及 ARCHIGOS(1875 – 2004領袖資料庫)中的資料,聚焦於1990-2014年47個非洲國家的每日情勢,以及非洲領導者的更迭。得出的結論是:以牛頓力學中的概念,定義了社會運動的「動量」(momentum)。參與運動的人口比例對應於物體的質量,抗爭事件的發生頻率,則對應於物體的速度,兩者相乘,則是這個運動的動量。

他們的研究結果指出:如果你能號召到20%的群眾,每週引發60個事件以上,則統治者幾乎百分之百會下台;如果你能動員的人數是10%,那你需要每週81個以上的行動,但是如果你手上只有 5%,你的行動頻率需要達到每週121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一週發動的事件低於20次的話,有再多的人參與也不會成功。

上述的研究,適用於「非暴力社會運動」,不適用於武裝革命。

再回到香港,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目前參與抗爭的人數超過百萬,已經是很大的「質量」,而抗爭的行動也已經從「逢週末上街」提升到「不間斷」的程度,不過香港的狀況跟本研究中的非洲國家又截然不同,因為群眾所面對的政府不只香港政府,還包含了中國與中國政府,這樣的動量到底能不能撼動這個「超大質量體」,恐怕沒有人能預料。

Phys.org報導:https://phys.org/…/2019-08-non-violent-movement-isaac-newto…
Nature Human Behavior論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19-0665-8

#天佑香港與香港人
#超中二物理系主任雜記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社會物理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話都給我講就好其之108

圖一:BBC 香港抗爭畫面
圖二: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發推特警告,中國軍隊已經開到香港邊界
圖三:事件頻率(速度)與政權垮台機率的關係,不同顏色的線則代表不同的參與人數比率

近期 #香港 的情勢急速升高,引起世界關注。而香港作為「#給台灣看的一國兩制看板」,看在台灣民眾眼中,當然更有一種唇亡齒寒之感。這可是物理界的大事!發起大規模的...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發佈於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分類: 數學與機率, 新聞時事, 話都給我講就好, 資料訊息和機械科學,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